This blog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我已經靜坐了40年,而在練習了30年之後,我對於自己在靜坐時的經歷還是感到很困惑。
當初在學習靜坐的時候,我被教導靜坐的目的是要停止一切的思維,還有思維留在心念上的一切印記。我的導師們都說思維會侷限一個人,而透過靜坐,我們可以掌控思維、鍛鍊心念的專注,而最終完全停止思維──這個練習會引領你達到解脫。
那是沒錯。
然而,在一個道德嚴謹的環境中,透過二元對立的心態吸收那樣的教導,當時的我把它解讀成,「思維是不好的」。
思維並沒有不好。思維源自我們的頭腦,而且其實還蠻好用的。
但在多年之後,就算我已經改變了我對思維的態度,我還是很困惑。我每天都練習,以蓮花座的姿勢靜坐,我已經可以暫停思緒,可是總會發現自己在想:為什麼我還是有這個我在的意識? 我在靜坐。 我才剛停止了思考而已…
我對感知和理解力(intellect)感到困惑。
感知是我們覺察事物的部分──不論我們覺察到的是我們外在第三次元世界還是內境的事物。有些人稱之為目擊者或是觀察者。
感知和心念完全沒有關係。感知就只是覺察而已。它就像是種當我們在觀察流動於內在和外在的能量時拿來照亮事物的知覺手電筒。它完全不帶有任何思維。而且,就算有思維盤據在心念之中時,感知還是存在的。
理解力,在另一方面,則把你覺察到的事物放進你的意識思考心念裡。它是我們人類被賦予的一項很有用的機能,在我們投生人世時接收的整套元件的一部份。它是收藏在「閣樓中」的一個工具,在正確使用之下,可以幫我們解決問題、列出購物清單,還有計算出要付多少稅。
終究來說是這樣:思緒脈衝自純粹知覺之海(sea of pure awareness)升起,顯化成為一個念頭。如果你在靜坐中以慢動作播放一切,然後觀測會發生些什麼,你就可以觀察到一個印記升起、一個念頭形成、然後那個念頭消散,回到純粹的知覺。
而在這些進行的同時,感知都在覺察著。先是感知;然後感知覺察到思緒;然後再一次,就只有感知。
所以如果你能夠在靜坐中停止你的思緒,就算只有幾秒鐘,那就是三摩地(Samadhi)──至少是其中一個比較低階的三摩地境界──一個純粹感知的狀態。那個我,那個覺察者還在,但是心念是靜止的。
三摩地是終結造成苦難的小我的開端。從此你就能夠開始讓萬有的真我(the Universal Self)來主導知覺。它是你通往解脫的門徑。
要達到三摩地並加速前往解脫之境其實沒那麼困難。它就像所有其它事情一樣:如果你想要做好,就必須練習。